一般情况下,感冒药导致低血压的原因主要有药物成分扩张血管、服药后饮水不足、脱水状态、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如果出现低血压症状,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成分扩张血管
部分感冒药含伪麻黄碱、氯苯那敏等成分,伪麻黄碱虽能缓解鼻塞,但过量或敏感人群服用后可能扩张外周血管,导致血压下降。需严格按说明书剂量服药,避免过量,若服药后出现头晕、乏力,可适当平卧休息,增加回心血量,缓解低血压症状。
2、服药后饮水不足
服用感冒药期间若饮水过少,可能导致血容量减少,尤其感冒药可能引发轻微出汗,进一步加重血容量不足,诱发低血压。服药期间需保证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少量多次饮用,维持正常血容量,避免低血压发生。
3、脱水状态
感冒伴随发热、呕吐时易导致脱水,此时服用感冒药若未及时补液,会使血容量严重不足,血管内压力下降,引发低血压。需遵医嘱及时补充电解质溶液,如口服补液盐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若脱水严重,需进行静脉补液治疗,快速恢复血容量。
4、心力衰竭
心脏泵血功能较弱,感冒药中的一些成分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影响血压调节,导致低血压。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硝酸甘油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改善心血管功能,同时服用感冒药前需咨询医生,选择对血压影响小的药物。
5、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代谢缓慢,血压调节能力较弱,感冒药可能进一步抑制代谢,影响血管收缩功能,引发低血压。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甲状腺片、左旋甲状腺素片等药物补充甲状腺激素,改善代谢状态,服药期间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及血压。
在日常生活中,服用感冒药前需仔细阅读成分表,有基础疾病者咨询医生;服药期间规律饮食,避免空腹服药;监测血压变化,出现头晕、心慌及时休息;感冒期间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劳累,促进身体恢复。
参考资料:
[1]打破你的服药理念[J]. 首都医药,2001,8(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