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高温难耐,户外活动或长时间暴晒后,很容易发生中暑。中暑不仅会让人头晕、恶心,严重时还可能危及生命。那么,中暑了到底该怎么办?最关键是及时降温。本文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告诉你中暑后的正确处理方法和实用降温技巧。
中暑了怎么降温
1.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
把患者移至树荫下、室内或空调房内,避免继续暴晒。保持空气流通有助于加快散热。
2.解开衣物,帮助散热
脱去或解开患者的外套、领口等,增加皮肤裸露面积,有利于热量散发。
3.冷敷大血管部位
用湿毛巾包裹冰块或使用退热贴,敷在颈部两侧、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的部位,加速血液降温。
4.温水擦拭身体
用30℃左右的温水擦拭额头、脖子、手臂、腿部等部位,不要使用冷水,以免引起血管收缩影响散热。
5.补充水分与电解质
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可以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帮助恢复体内水电解质平衡。
6.使用风扇或空调辅助降温
在安全的前提下开启空调或电扇,但要避免直吹,防止感冒。
如何预防中暑
1.科学补水与补充电解质
高温环境下需及时补水,建议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或淡盐水,每日饮水量可根据活动量增至1.5-2升。若长时间户外活动或出汗较多,可适当饮用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预防电解质紊乱。
2.做好防晒与降温措施
外出时尽量避开10:00-16:00的高温时段,如需外出,应穿戴宽檐帽、防晒衣、太阳镜等,裸露皮肤涂抹SPF30+的防晒霜。同时,保持环境通风,在室内可使用风扇、空调降温,户外可选择阴凉处休息,避免长时间暴晒。
3.合理调整着装与活动强度
选择宽松、透气、浅色的棉质或速干面料衣物,利于散热。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若需户外活动,可缩短单次活动时间,定时到阴凉处休息,身体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时立即停止活动。
中暑不是小事,尤其是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更容易中招。掌握正确的降温方法,能在关键时刻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预防胜于治疗,出门记得戴帽防晒、及时补水、避免长时间暴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