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中庭穴位于人体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五肋间,具有宽胸理气、疏膈利气等功效。
配俞府穴、意舍穴,主治呕吐、消化不良。刺激中庭穴时,要注意力度适中。
准确位置
中庭穴位于人体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五肋间,即胸剑结合部。取穴时,可采取仰卧位,在前正中线上胸骨体与胸剑结合点处可触及一凹陷处,即为中庭穴;也可先取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膻中穴,再向下量约1.6寸,即为本穴。
主治
中庭穴具有宽胸理气、疏膈利气、和胃降逆的功效,主治气滞血瘀、心脉痹阻之胸闷、胸痛、心痛、心悸等病症,以及气郁胸膈、痰气交阻之腹胀、噎膈、梅核气、呕吐、反胃诸症,还可用于治疗胸胁支满、饮食不下、小儿吐乳等。
配穴
配中府穴:中府穴为肺经募穴,能宣肺理气、止咳平喘,与中庭穴配伍,主治噎膈、厌食、胸闷,可增强宽胸理气的作用。
配俞府穴、意舍穴:俞府穴能止咳平喘、和胃降逆,意舍穴可健脾和胃、利胆化湿,与中庭穴配伍,主治呕吐、消化不良,起到和胃降逆、健脾消食的效果。
配内关穴:内关穴为心包经络穴,能宁心安神、理气止痛,与中庭穴配伍,适合胸闷心悸、失眠多梦,协同缓解心胃不适。
配足三里穴:足三里为胃经合穴,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与中庭穴配伍,适合胃胀、食欲差、乏力,增强消化功能。
配太冲穴:太冲穴为肝经原穴,能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与中庭穴配伍,适合情绪抑郁、易怒,调畅气机、疏肝理气。
注意事项
刺激中庭穴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刺激;饭后1小时内不宜按压;孕妇禁用;按摩或艾灸时可配合深呼吸,有助于放松身心,增强效果;如果症状持续不减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