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瘰疬灸位于小腿腓侧远侧端,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软坚消瘰的功效。
配百劳、肘尖穴,主治瘰疬溃后久治不愈,针刺或艾灸时需掌握角度与深度。
准确位置
瘰疬灸位于小腿腓侧远侧端,外踝尖正中直上2.5、3、3.5寸处,共计3穴。另有取穴法以病人中指末端至肘关节横纹的长度为标准,从长强穴沿脊柱向上量取,再以患者口长横直标记“T”字形确定穴位;还可通过绕颈量绳法取穴,即从喉结最高点沿颈项绕行一圈测量长度,取其四分之三折量确定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寸处。
功效作用
瘰疬灸穴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软坚消瘰的功效,主治瘰疬(颈淋巴结核)、颈项淋巴结慢性炎症等外科病证,通过调节局部气血运行,促进炎症吸收与组织修复,增强白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活性,辅助治疗甲状腺肿、喉痹等热毒性疾病,并缓解颈项疼痛、肿胀等症状。
穴位配伍
配天井、少海穴:天井穴为手少阳三焦经合穴,少海穴为手少阴心经合穴,二者配伍可增强降心火、化痰浊的作用,主治痰郁化火型瘰疬,症见肿块增大、皮核粘连、疼痛加剧、皮色较红等,通过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毒素排出与炎症消退。
配百劳、肘尖穴:百劳穴为经外奇穴,主治瘰疬;肘尖穴为经验效穴,具有化痰散坚、托毒透脓的功效,二者配伍主治瘰疬溃后久治不愈,症见脓水清稀、疮口如空壳、四周皮肤潮湿紫暗等,通过温阳通络、祛腐生新,加速疮疡愈合。
配脾俞、肾俞穴:脾俞穴为脾之背俞穴,具有健脾化痰的作用;肾俞穴为肾之背俞穴,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二者配伍主治脾肾阴亏型瘰疬,症见肿块破溃、脓水清稀、骨蒸潮热、咳嗽盗汗等,通过补脾肾、潜肝火、利痰湿,达到扶正固本、消瘰化结的目的。
注意事项
针刺或艾灸时需掌握角度与深度,防止刺伤肺脏或造成烫伤;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脏疾病患者禁用针刺;皮肤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部位不宜操作;孕妇、儿童及精神疾病发作期患者需谨慎使用;治疗前需辨证论治,由专业医师制定方案,避免自行操作导致不良反应,同时治疗期间要避免用肩膀担和扛东西,多注意休息,不应过度劳累,忌吃辛辣、酒、鱼腥、冰冷等食物,但要注意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