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率谷穴位于头部,当耳尖直上,具有平肝熄风、疏风清热等功效。
配风池、太阳穴,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操作时需避免过度刺激。
位置
率谷穴位于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处。取穴时,患者可采取正坐或侧卧位,将耳廓向前折曲,耳尖所指发际处直上量取两横指的位置即为率谷穴。取穴时需注意结合个体差异,以按压局部产生酸胀感为定位准确的标志。
作用
率谷穴为足少阳胆经的经穴,具有平肝熄风、疏风清热、通络止痛、宁神止吐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偏头痛、眩晕、耳鸣、小儿惊风等头面部疾病,以及因肝胆火盛或风热上扰所致的目赤肿痛、呕吐等症状。其通过调节胆经气血运行,平衡阴阳,对神经系统疾病及头面部热性疾病有显著疗效。
穴位配伍
配风池、太阳穴: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偏头痛。风池穴可疏风清热、平肝潜阳,太阳穴能清利头目,三者配伍可增强平肝熄风、通络止痛的作用。
配足临泣、太冲穴:适用于肝胆火盛所致的耳鸣、耳聋。足临泣为胆经输穴,太冲为肝经原穴,配伍率谷穴可疏肝利胆、清泻肝火。
配阳白、颧髎、地仓穴:用于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头面部神经疾病。阳白、颧髎、地仓均为局部取穴,配伍率谷穴可舒经活络、祛风止痛。
注意事项
操作时需避免过度刺激,尤其是按摩力度不宜过大,以免损伤局部皮肤或神经。孕妇、凝血功能障碍者及严重心脏病、高血压患者慎用针刺疗法,必要时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若头痛、眩晕等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有意识障碍,应及时就医,避免单一依赖穴位治疗延误病情。按摩或针灸后需注意保暖,避免受风着凉,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