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中注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具有健脾利湿、调理冲任的作用。
配中极穴、血海穴,可治疗卵巢炎、附件炎。刺激中注穴时需注意手法和力度。
准确位置
中注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取穴时,患者可采取仰卧位,先找到肚脐,从肚脐向下量1寸,再旁开量0.5寸,即为中注穴,左右各一。
作用
中注穴归属于足少阴肾经,具有健脾利湿、调理冲任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痛经、腹痛、腹胀、便秘、泄泻、小便不利等肠胃及妇科病症,同时可缓解腰部疼痛,促进消化功能,改善因湿邪阻滞引起的身体不适。
穴位配伍
配中极穴、血海穴:可治疗卵巢炎、附件炎。中极穴为任脉要穴,血海穴为脾经穴位,三穴配伍可增强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的作用,改善妇科炎症。
配三阴交穴:可治疗月经不调。三阴交穴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与中注穴配伍可调理冲任、活血调经,缓解月经失调症状。
配次髎穴:可治疗痛经。次髎穴为膀胱经穴位,与中注穴配伍可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缓解经期疼痛。
注意事项
刺激中注穴时需注意手法和力度,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局部疼痛或损伤;孕妇、经期女性及有出血倾向者不宜刺激该穴;针刺需由专业医师操作,患者切勿自行操作;艾灸时需注意温度,避免烫伤皮肤,且白天为宜,不要在饭前空腹时及饭后立即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