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譩譆穴位于背部第6胸椎棘突下,具有宣肺理气、通络止痛的功效。操作时可选择按摩、针灸等方法,并且应由专业医师进行操作。
准确位置
譩譆穴位于背部第6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处。取穴时,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先确定两侧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处为第7胸椎棘突,向上推1个椎体至第6胸椎棘突,再从该棘突下缘旁开4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譩譆穴。
功效
譩譆穴具有宣肺理气、通络止痛的功效,可调理肺部功能,缓解咳嗽、气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同时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肩背痛、肋间神经痛等局部疼痛症状;还能调节情志,对狂喜不止、悲忧抑郁等情志异常有一定调理作用。
操作方法
1、按摩法:用拇指指腹或按摩槌垂直按压譩譆穴,每次3-5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可缓解肩背痛、肋间神经痛;也可沿膀胱经走向从上至下刮拭譩譆穴,每次3-5分钟,有助于疏通经络。
2、针刺法:由专业医师操作,向内或向上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感可向肋间扩散,切记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可治疗咳嗽、气喘等证。
3、艾灸法:用艾条悬灸譩譆穴,距离皮肤3-5厘米,每次艾灸10-15分钟,以皮肤温热潮红为度,适用于寒性病症;实热证候则采用雀啄灸法,艾灸时需及时清理艾灰,防止烫伤皮肤。
4、拔罐法:用气罐或火罐对譩譆穴局部拔罐,留罐5-10分钟,以局部皮肤出现瘀血斑为度,可缓解肩背痛,拔罐时应注意器具消毒,以防发生感染。
5、刮痧法:用刮痧板与皮肤呈45°对譩譆穴进行刮擦,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次3-5分钟,可辅助治疗肩背部的疼痛,刮痧时切勿暴力操作,以患者耐受为度。
注意事项
刺激譩譆穴时应由专业医师进行操作,以确保找准穴位并避免刺激过度;针刺时需严格掌握进针深度和方向,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艾灸时需控制温度和时间,防止皮肤灼伤;孕妇及凝血功能障碍者慎用此穴;治疗热性病症时应采用泻法,情志病症治疗时需察患者情志而择补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