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关门穴位于上腹部,脐中上3寸,具有健脾止泻、调理脾胃功能的作用。操作时可选择针刺、艾灸等方法。孕妇慎用关门穴。
准确位置
关门穴位于上腹部,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2寸。取穴时,患者取仰卧位,以自身四指并拢的宽度为3寸,三指并拢的宽度为2寸,在肚脐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即可找到关门穴,左右两边各有一个。也可通过胸剑联合至脐中连线的中点下1寸,旁开中线2寸处取穴。
功能主治
关门穴属足阳明胃经,具有健脾止泻、调理脾胃功能的作用。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身肿、呕吐、水肿、纳差等脾胃疾患,如脾虚、脾胃不和等,对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等现代疾病也有良好调整作用。同时,关门穴与太乙、滑肉门三穴连用,可调整睡眠、神志,起到助眠效果。
操作方法
1、针刺:直刺0.8-1.2寸,局部有沉重发胀感。虚证可采用针刺补法或艾灸,实证可采用针刺泻法。针刺时需控制进针深度,避免误伤内脏。
2、艾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艾灸时将艾条在距离皮肤3-5cm处对关门进行悬灸,以皮肤温热潮红为度,可治疗肠鸣、泻泄、痰饮等。
3、按摩:用大拇指或掌根,按揉关门穴约200次,可用于治疗胃痛、胃胀;或用一手食指、中指指端分开对按两侧的关门穴10次,即可起到按摩养生的作用。每次按揉3-5分钟,以有酸痛感为宜。
注意事项
针刺时需注意安全,因腹部深层为内脏,要严格控制进针深度,避免误伤。孕妇慎用关门穴,以免影响胎儿。饱食后不宜立即针灸,以免引起不适。艾灸时,皮肤破损或发热者不宜灸疗,同时要及时清理艾灰,防止烫伤皮肤。按摩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止暴力操作,防止皮肤损伤。针刺疗法需由专业医生操作,患者切勿自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