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大横穴属足太阴脾经,位于腹部中线,具有理气止痛、通调腑气的核心功效。
配脾俞、三焦俞、天枢:适用于慢性胃痛。操作时需严格掌握力度与深度。
准确位置
大横穴属足太阴脾经,位于腹部中线,肚脐旁开4寸处。取穴时需仰卧,以肚脐为基准,沿前正中线向两侧旁开4寸,按压时有酸胀感即为此穴。简便取穴法可通过乳头垂直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定位,或结合体表标志:脐中至胸剑联合的距离为8寸,取其1/2即为4寸,沿此水平线向两侧测量即可确定穴位。
作用
大横穴具有理气止痛、通调腑气的核心功效,通过调节脾经气血运行,改善胃肠动力障碍,缓解腹痛、腹胀、便秘、泄泻等脾胃病证。现代研究证实,刺激该穴可促进肠道蠕动,增强消化液分泌,对习惯性便秘、肠麻痹、肠梗阻等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此外,其健脾利湿特性可辅助调理月经不调、水肿等脾失运化相关症状,长期按摩还能减少腹部脂肪堆积,改善代谢功能。
穴位配伍
配中脘、足三里、三阴交:此配伍针对急慢性腹痛、泻痢等症,中脘为胃之募穴,足三里为胃经合穴,三阴交调肝脾肾三经,四穴合用可增强健脾和胃、燥湿止泻之效,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配脾俞、三焦俞、天枢:适用于慢性胃痛、消化不良等脾虚气滞证。脾俞为脾之背俞穴,三焦俞通调水道,天枢为大肠募穴,与大横穴协同可健脾益气、理气止痛,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疗效显著。
配四缝或足三里:针对肠道蛔虫症,四缝穴为经外奇穴,擅长消积导滞,足三里增强胃气,与大横穴配伍可驱虫止痛,缓解蛔虫扰动引起的阵发性腹痛。
配天枢、中脘、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此组合治疗严重腹疼痛、久泻不止,天枢、中脘调理肠胃气机,关元温补下元,足三里、三阴交健脾固涩,与大横穴共奏温中散寒、涩肠止泻之功。
注意事项
操作时需严格掌握力度与深度,避免暴力按压或深刺损伤腹直肌鞘后层及内脏器官。孕妇禁用针刺,经期女性慎用按摩;皮肤破损、感染或肿瘤患者禁止刺激该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