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腹哀穴位于上腹部,脐中上3寸,具有健脾和胃、理气调肠的核心功效。操作时可选择按摩法、针刺法等。操作时需避开腹主动脉。
准确位置
腹哀穴位于上腹部,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处。取穴时患者需仰卧,以肚脐为基准点,向上量取3寸至建里穴水平线,再从前正中线向两侧水平旁开4寸,按压时局部有酸胀感即为此穴,也可通过乳头与前正中线距离辅助定位。
作用
腹哀穴具有健脾和胃、理气调肠的核心功效,可调节脾经气血运行,改善脾胃功能,临床常用于治疗腹痛、腹胀、泄泻、便秘、消化不良等胃肠病证,对胃痉挛、胃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等也有辅助调理作用,现代研究证实其能促进胃肠蠕动、调节消化液分泌。
操作方法
1、按摩法:用掌根或拇指指腹顺时针按揉腹哀穴,每次3-5分钟,力度均匀渗透,可缓解饭后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适合日常保健。
2、针刺法:直刺1-1.5寸,局部酸胀感可扩散至同侧腹部,寒证采用先泻后补法配合艾灸,热证使用泻法或水针疗法,需由专业医师操作。
3、艾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炷灸3-5壮,以局部温热泛红为度,可治疗虚寒型腹痛、泄泻,脾胃虚弱者可定期艾灸但需防止烫伤。
4、推拿法:用掌心顺时针摩腹时重点按揉腹哀穴,力度需穿透腹肌层但不可过猛,配合热敷效果更佳,可辅助治疗胆结石、胆囊炎引起的疼痛。
注意事项
操作时需避开腹主动脉,避免暴力按压或深刺,防止损伤内脏或引发内出血;餐后1小时内不宜刺激穴位,孕妇及腹部手术未愈者慎用针刺;若出现持续腹痛、按压痛感剧烈或便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不可仅依赖穴位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