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三间穴的准确位置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具有清热止痛、利咽平喘、通经活络的功效。
三间穴的刺激方法有按摩、针刺等。针刺前需严格消毒穴位周围皮肤及针具。
准确位置
三间穴的准确位置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掌骨小头后方凹陷处。取穴时微握拳,沿食指桡侧向前轻推至掌指关节后缘桡侧凹陷处,触之有明显酸胀感即为穴位。临床常结合骨度分寸法辅助定位,以食指近端指节横纹至掌指关节横纹为1寸,三间穴距掌指关节约0.5寸处。
主治
三间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具有清热止痛、利咽平喘、通经活络的功效,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咽炎、结膜炎、胃肠炎、齿痛、嗜睡等热性病症,同时可缓解胸腹满闷、气喘、手背红肿、手指麻木及瘫痪等症状,对便秘、腹胀等消化系统问题及头痛、目痛等上焦疾病亦有显著疗效。
刺激方法
1、按摩:用拇指指腹点按三间穴,以局部酸胀为度,每次3-5分钟,每日2-3次,可缓解齿痛、目痛等不适症状;或来回推按穴位30次后揉按攒竹穴3分钟,增强疗效。
2、针刺:采用直刺或斜刺法,深度0.3-0.8寸,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实证用捻转泻法,虚证用提插补法,热证可配合雀啄术快速提插刺激。
3、艾灸:用艾条雀啄灸15-20分钟,或温和灸5-20分钟,艾条距皮肤3-5cm,以患者自觉热量透入穴位为度,每日1次,可缓解腹痛、腹泻。
注意事项
针刺前需严格消毒穴位周围皮肤及针具,糖尿病患者或皮肤破损者应加强消毒并评估针刺必要性;孕妇及凝血功能障碍者慎用,避免影响子宫收缩或引发出血;晕针者需立即起针并平卧休息;起针后按压针孔1分钟防止出血,24小时内避免接触生水;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配合手指关节活动可增强疗效;若出现持续皮下淤血或异常疼痛,应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