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八髎穴位于骶骨上,左右共八个穴位,具有调节月经、改善生殖系统问题等功效。
八髎配承扶、阳陵泉,主要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按摩和艾灸八髎穴时,要注意保暖。
位置
八髎穴位于骶骨上,左右共八个穴位,分为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分别对应第一、二、三、四骶后孔。取穴时,患者可采取俯卧位,先触摸到两侧骨盆后上方的髂后上棘,从该点向内下方探寻,在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对应第1骶后孔的位置为上髎穴;次髎穴位于髂后上棘内下方,对应第2骶后孔;中髎穴在次髎穴下方,对应第3骶后孔;下髎穴则在中髎穴下方,对应第4骶后孔。也可通过简便取穴法,从骶管裂孔(第4骶后孔)左右旁开1横指处,左右共八个穴位即为八髎穴。
作用功效
八髎穴是调节全身气血的总开关,具有调节月经、改善生殖系统问题、缓解腰骶部疼痛、提高性功能、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等多重功效。刺激八髎穴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缓解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问题,对男性前列腺问题、阳痿等也有改善作用;同时,它还能缓解腰骶部肌肉紧张,减轻疼痛,调节人体免疫系统,提高身体抵抗力,并缓解压力,改善睡眠质量。
穴位配伍
八髎配子宫、秩边、关元、肾俞、三阴交、水道:此配伍适用于治疗泌尿、生殖系统及直肠、肛门的疾患。八髎穴作为调节下焦的重要穴位,与子宫、秩边等穴配伍,可增强对盆腔脏器的调节作用,改善泌尿生殖系统功能;关元穴为任脉要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肾俞穴为肾之背俞穴,可补肾益气;三阴交穴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能调理肝脾肾三脏功能;水道穴则可利水消肿。诸穴合用,共奏调节泌尿生殖系统功能之效。
八髎配承扶、阳陵泉:此配伍主要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八髎穴可疏通腰骶部经络气血,承扶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臀部,可疏通局部气血;阳陵泉穴为足少阳胆经合穴,八会穴之筋会,可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三穴配伍,可增强对坐骨神经痛的疗效。
次髎配三阴交、中极、肾俞:此配伍适用于治疗小便不利和遗尿。次髎穴为八髎穴之一,可调节下焦气机;三阴交穴能调理肝脾肾三脏功能,改善水液代谢;中极穴为膀胱募穴,可促进膀胱气化功能;肾俞穴可补肾益气、固涩小便。诸穴合用,共奏利尿通淋、固涩止遗之功。
次髎配血海:此配伍主要用于治疗痛经。次髎穴可调节下焦气血,血海穴为脾经穴,可活血化瘀、调经止痛。两穴配伍,可增强对痛经的疗效。
中髎配足三里:此配伍适用于治疗便秘。中髎穴可调节盆腔内气血运行,足三里穴为胃经合穴、下合穴,可调理脾胃、促进肠道蠕动。两穴配伍,可增强通便作用。
下髎配气海:此配伍主要用于治疗腹痛。下髎穴可疏通腰骶部经络气血,气海穴为任脉穴,可益气助阳、温中散寒。两穴配伍,可缓解腹部疼痛。
注意事项
按摩和艾灸八髎穴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孕妇、月经期女性、身体虚弱者以及皮肤破损、急性病患者等人群应禁用或慎用,以免引起子宫收缩导致流产或早产,或加重身体不适;针刺时应避开血管和神经,避免损伤,并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针刺后应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避免感染;艾灸时要注意防止烫伤;按摩时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