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跗阳穴位于小腿后侧,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具有舒筋活络、清热散风等功效。
操作时可选择按摩法、针刺法等。操作跗阳穴时需避开腓总神经与小血管。
准确位置
跗阳穴位于小腿后侧,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腓骨与跟腱之间。取穴时患者可俯卧或正坐垂足,先定位昆仑穴,再沿小腿后侧向上量取3寸,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跗阳穴。
功效主治
跗阳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具有舒筋活络、清热散风、祛湿止痛等功效,主治头痛、腰骶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等症,尤其对风寒湿邪侵袭或气血瘀滞导致的经络阻滞有显著疗效。
操作方法
1、按摩法:用拇指或食指指腹顺时针旋转按揉跗阳穴,每次3-5分钟,每日2-3次,可缓解头痛、腰骶痛。
2、针刺法:直刺0.5-1.5寸,局部酸胀感可向足底放射,留针15-20分钟,主治下肢痿痹、外踝肿痛,需由专业医师操作。
3、艾灸法:用艾条温和灸跗阳穴,距离皮肤2-3厘米,以局部温热感为度,每次15-20分钟,每日1-2次,可改善头痛、寒湿脚气。
4、刮痧法:用刮痧板与皮肤呈45°角单向刮擦跗阳穴,以局部潮红为度,每次2-3分钟,辅助治疗外踝肿痛。
注意事项
操作跗阳穴时需避开腓总神经与小血管,针刺前确认患者无凝血功能障碍,艾灸时控制温度防止烫伤,孕妇、儿童及体质虚弱者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若局部皮肤破损、感染或出现红肿、疼痛等不适,建议立即停止操作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