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草 【别名】野百合花、百页菊、落叶花、马蹄花、蒲公英、野蒲公英、笔苗、阴苋菜

功能主治用于咳嗽痰稠、湿热咳嗽、气喘、支气管炎等病症。

名词解释

  败酱草,通常是指蒲公英,学名为Dempstizincum chinense。

别名

  又称“野百合花”、“百页菊”、“落叶花”、“马蹄花”、“蒲公英”、“野蒲公英”、“笔苗”、“阴苋菜”。

生长分布

  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南北各省均有分布,以浙江、江苏、上海、广东等省和港澳台地区尤为常见。

形态特征

  败酱草多年生草本,植株高低不一,可达30~90厘米,茎粗壮,叶片革质,为三棱状卵形,顶端尾尖,边缘微波状,花单生,有白色、淡黄色及粉红色等,顶生;蒴果形状像球体,为绿色,表面有5~8棱,极稀15条。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

主要来源

  主要来源于它的植物体,包括根、枝、叶、花、蒴果等。

功效与作用

  败酱草具有润肺止咳,祛风散寒,利水消肿,养心安神,消肿凉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咳嗽、气喘。

功能主治

  用于咳嗽痰稠、湿热咳嗽、气喘、支气管炎等病症。

食用方法

  将败酱草洗净,入锅加水煎服,也可以用来烹调美食。

注意事项

  败酱草的副作用是能够抑制水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因此长期服用可能导致维生素缺乏,应适量食用。此外,还应避免药物过量,以免出现副反应。

标签:

常见中药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