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胆 【别名】仙参、野牛、飞马草、马齿甘草

功能主治健脾,消湿,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止血止痛,止咳化痰。

  【名词解释】

  熊胆(学名:Herba Large-leaved Gentianaceae)又称大叶甘草,别称仙参、野牛、飞马草、马齿甘草。

  【别名】

  英文名:Large-leaved Gentian;拉丁文名:Gentiana villosa。

  【生长分布】

  熊胆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及云南高海拔地区,一般生长在海拔1800-3100米的高山草地和灌木丛中。

  【形态特征】

  熊胆的根黑褐,有时伴有黄色,长约10-15厘米;茎单一,高约15-30厘米,分枝多,粗壮;叶互生,多三深裂,披针状卵形,长4-8厘米,宽2-4厘米;花紫红色,基部宿存叶子状,花冠管形,口上不明显裂片;果实紫红色,果梗短。

  【性味归经】

  性味甘、苦、微温,归肝、脾、肾经。

  【主要来源】

  熊胆主要从我国东北、西北及云南地区收集而来。

  【功效与作用】

  健脾利湿、清热去湿、清热解毒,和火中烈毒、口舌肿痛、百虫虫瘿、跌打损伤、中暑烦热、火毒发热等症均有功效。

  【功能主治】

  健脾,消湿,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止血止痛,止咳化痰。

  【食用方法】

  熊胆常见用作中药材,可制成颗粒、片剂或膏丸之用,也可提取液体细胞、片状等。熊胆可以与莪术、桑叶、茯苓、苍术等药物配伍,用以治疗多种肝脾病、消渴咳嗽等病症。

  【注意事项】

  尽管熊胆的药用价值非常大,但是由于它的性味苦甘,会刺激肠胃,所以患有胃肠道病的患者,在服用前应先咨询医师。另外,熊胆的副作用会引起过敏反应,所以肝脾有病的患者,也需要小心服用。

标签:

常见中药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