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失禁应该如何治疗

彩牛养生 · 2024-11-27
张露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妇科

  女性尿失禁通常是生育损伤、肥胖、药物影响、膀胱炎、脑卒中等原因导致的,可以通过盆底肌锻炼、合理饮食、调整用药、服用对症药物来进行治疗,如有异常,建议及时就医。具体分析如下:

  1、生育损伤

  女性在生育过程中,尤其是顺产时,胎儿经过产道可能会对盆底肌肉和筋膜造成过度的拉伸和损伤。这种损伤会破坏盆底结构的完整性,导致膀胱和尿道的支撑结构变弱,控尿能力降低。女性可以锻炼盆底肌,盆底肌锻炼可以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提高尿道括约肌的紧张度,从而改善尿失禁症状。

  2、肥胖

  肥胖女性腹部脂肪堆积较多,会增加腹压。长期的高腹压会对膀胱和尿道产生向下的压力,使尿道的正常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同时也会影响盆底肌肉的功能。建议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来减轻体重,降低腹压,从而减轻尿失禁症状。

  3、药物影响

  利尿剂、镇静剂、抗抑郁药等药物可能会减弱排尿反射的敏感性,使女性不能感觉到有尿意而去排尿,或者影响膀胱肌肉的收缩功能,从而导致尿失禁。女性可以与医生沟通,调整或更换可能引起尿失禁的药物。

  4、膀胱炎

  膀胱炎是膀胱黏膜的炎症,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炎症会刺激膀胱黏膜,使其敏感性增加,膀胱容量减小,容易产生尿急症状,进而可能导致急迫性尿失禁。症状包括尿急、尿频、尿痛等,严重时可能出现血尿和尿失禁。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呋辛酯胶囊、呋喃妥因肠溶片等药物控制炎症。

  5、脑卒中

  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会引发脑卒中,同时影响神经系统对膀胱和尿道括约肌的控制,从而导致尿失禁。可能表现为持续性尿失禁、尿急、尿频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片、华法林钠片、吡拉西坦片等药物治疗。

  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饮食习惯,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减少疾病侵袭。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可替代专业诊断。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