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时出血是什么原因

彩牛养生 · 2025-03-18
沈永华 副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一般情况下,排便时出血可能是大便过于干结、排便习惯不健康、痔疮、肛裂、直肠炎等原因导致的。需尽快就医,遵医嘱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1、大便过于干结:当大便过于干结时,排便时会对肠道和肛门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和压力,可能导致肠道黏膜或肛门周围的皮肤破损,从而引发出血。需调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多吃蔬菜、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

  2、排便习惯不健康:长期排便不规律、排便时间过长或过度用力等不健康的排便习惯,可能导致肠道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破损出血。需要改善排便习惯,如定时排便、缩短排便时间、避免过度用力等。

  3、痔疮:痔疮是直肠或肛门周围的静脉曲张,常见于长期便秘、长时间久坐、肠道压力增加等情况。当便秘或过度用力排便时,痔疮会破裂或出血导致便血,还可能伴有肛门瘙痒。应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麝香痔疮栓、槐角丸等药物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消肿止痛、凉血止血治疗。

  4、肛裂:肛裂是肛门周围皮肤或黏膜的小裂口,通常由于硬便、便秘或腹泻造成。裂口处受到粪便刺激时,容易引发出血,还可能伴有肛门疼痛。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麻仁丸、乳果糖口服溶液、红霉素软膏等药物进行润肠通便、抗感染治疗。

  5、直肠炎:直肠炎是直肠黏膜的炎症性疾病,炎症刺激黏膜可能引发局部充血、肿胀和出血,还可能伴有便秘的症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枸橼酸铋钾颗粒、美沙拉嗪肠溶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抗炎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久坐、过度劳累等不良因素,以预防便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可替代专业诊断。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