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判断自己是否体寒,可通过日常身体感受、生理状态、外在表现等多方面综合观察,常见判断依据主要包括手脚温度、畏寒程度、消化情况、皮肤状态、生理周期等。具体分析如下:
1、手脚温度:体寒人群常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即便在温暖环境中,手脚也难以快速变暖,冬季或接触冷水后,冰凉感会更明显,甚至会蔓延至手腕、脚踝,且长时间难以缓解,影响日常手部活动时的舒适度。
2、畏寒程度:体寒者对寒冷环境的耐受度较低,比常人更怕冷,冬季需更早穿上厚重衣物,在空调房或阴凉处易感到寒意,甚至出现身体发抖、牙齿打颤的情况,且很难通过自身保暖快速恢复温暖。
3、消化情况:体寒可能影响消化功能,若经常出现大便稀溏、排便次数增多,或进食后腹胀、消化不良,尤其吃生冷食物后,不适症状会加重,大概率存在体寒情况,长期还可能伴随食欲不振、营养吸收不佳等问题。
4、皮肤状态:体寒者皮肤常显得苍白无血色,缺乏光泽,部分人会出现皮肤干燥、粗糙,冬季易因寒冷出现冻疮、皮肤发紫等情况,且面部易显得浮肿,即使做好护肤,也难改善皮肤的苍白与干燥感。
5、生理周期:女性若存在体寒,多会影响生理周期,表现为月经推迟、经量减少,经期伴随明显痛经,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部分人会出现经血颜色偏暗、有血块,且经期怕冷症状会比平时更严重。
建议若发现自身符合多种上述情况,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改善,日常注意保暖,多吃温热食物,如生姜、羊肉等。坚持适度运动,如快走、瑜伽等,促进血液循环,逐步改善体寒状态,缓解不适表现。
参考资料:
[1]女性体寒调理[J].商周刊,2013,(1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