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肝脏不好会呈现多种明显症状,常见的有食欲减退、皮肤发黄、右上腹疼痛、乏力困倦、尿色加深等情况。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食欲减退
肝脏是重要消化器官,能分泌胆汁辅助消化。肝脏功能下降时,胆汁分泌减少,会影响脂肪等食物消化,进而导致食欲减退。患者常对油腻食物产生厌恶感,进食后可能出现腹胀、恶心等不适,长期可能导致体重下降。
2、皮肤发黄
肝脏能代谢体内胆红素,功能异常时,胆红素无法正常代谢排出,会在体内堆积,引发皮肤发黄,即黄疸。除皮肤外,眼白部分也可能变黄,症状越明显,通常提示肝脏损伤越严重。
3、右上腹疼痛
肝脏位于人体右上腹,当肝脏出现炎症、肿大或存在囊肿、结石等问题时,会刺激周围组织和包膜,引发右上腹疼痛。疼痛多为隐痛、胀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刺痛,劳累或进食油腻食物后可能加重。
4、乏力困倦
肝脏参与能量代谢,功能下降时,身体能量生成不足,且代谢废物无法及时排出,会影响身体状态,导致乏力困倦。患者即使经过休息,仍难以缓解疲劳感,日常活动时容易感到体力不支。
5、尿色加深
肝脏功能异常导致胆红素代谢受阻,部分胆红素会通过尿液排出,使尿色加深。尿液颜色可能从正常淡黄色变为深黄色,甚至类似茶色,且这种变化通常持续存在,不会因饮水增多而快速缓解。
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牙龈出血、腹胀腹水等表现。若发现自身有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肝脏情况并接受针对性治疗。
参考资料:
[1] 肝脏不好慎选降脂药[J]. 医药食疗保健,2018,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