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穿刺一般可包括术前检查评估、穿刺部位定位、局部消毒麻醉、实施穿刺取样、术后按压观察等。具体分析如下:

1、术前检查评估:穿刺前需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等检查,评估患者身体状况是否适合穿刺,同时通过CT、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肿瘤位置、大小,排除穿刺禁忌证,确保穿刺安全开展。
2、穿刺部位定位:借助超声、CT等设备引导,在患者体表标记穿刺点,确定穿刺深度与角度,避免穿刺过程中损伤周围血管、神经或器官,保证精准到达肿瘤病灶位置,提高取样成功率。
3、局部消毒麻醉:对穿刺部位皮肤进行严格消毒,铺无菌洞巾,然后注射局部麻醉药物,减轻穿刺过程中的疼痛感,同时进一步降低穿刺部位感染风险,为后续穿刺操作创造无菌环境。
4、实施穿刺取样:医生手持穿刺针,按照预设的定位方向与深度刺入肿瘤病灶,抽取少量肿瘤组织或细胞,取样完成后迅速拔出穿刺针,将样本放入专用容器中,送至病理科进行检测。
5、术后按压观察:穿刺结束后,用无菌纱布按压穿刺部位10-15分钟,防止出血或血肿形成,随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穿刺部位情况,确认无异常后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如保持穿刺部位干燥、避免剧烈活动等。
穿刺过程中患者需配合医生保持固定体位,避免随意移动;穿刺样本检测结果出来后,需及时与医生沟通,明确后续诊疗方案。
参考资料:
[1]王小平,沈睿.乳腺肿瘤微创消融治疗[M].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10: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