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焦虑症和精神紧张的方法一般有规律进行放松训练、保持适度体育锻炼、调整日常饮食结构、建立规律作息习惯、开展兴趣转移活动等。具体分析如下:

1、规律进行放松训练:可每天固定时间开展深呼吸、冥想或渐进式肌肉放松练习,深呼吸时缓慢吸气再缓缓呼气,重复数次;冥想时专注于当下感受,排除杂念;渐进式肌肉放松则逐组收缩再放松身体肌肉,帮助缓解身体紧绷,减轻精神紧张。
2、保持适度体育锻炼:选择散步、慢跑、瑜伽等温和运动,每周坚持3至4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能促进身体分泌内啡肽,调节情绪状态,减轻焦虑感,同时帮助释放压力,改善精神紧张引发的躯体不适,如肌肉酸痛、心慌等。
3、调整日常饮食结构:减少咖啡、浓茶、酒精等刺激性饮品摄入,这类饮品可能加重神经兴奋,加剧焦虑与紧张;增加全谷物、新鲜蔬果、坚果等食物摄入,这类食物富含营养,有助于稳定神经功能,为身体提供持续能量,缓解情绪波动。
4、建立规律作息习惯:每天固定时间入睡与起床,保证7至8小时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或过度补觉。规律作息能稳定生物钟,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因睡眠不足引发的焦虑情绪,让身体与精神保持良好状态,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
5、开展兴趣转移活动:当感到焦虑或精神紧张时,投入到绘画、阅读、听音乐、手工制作等兴趣活动中,将注意力从引发焦虑的事物上转移开。专注于兴趣活动能让人沉浸其中,获得愉悦感,缓解精神压力,减轻焦虑症状。
若通过上述方法仍难以缓解焦虑症或精神紧张,且症状持续影响生活,应及时寻求精神心理科专业帮助,避免症状加重,同时在日常中坚持运用适合自身的缓解方法,逐步改善情绪状态。
参考资料:
[1]张海娟,祁凤燕,张伟,等.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护理模式在改善抑郁症患者躯体化症状的临床护理实证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5,22(09):1277-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