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药主要有凝血酶类、氨甲环酸类、维生素K类、肾上腺素类、中药止血剂等,不同类型药物作用机制不同,需根据出血原因与部位遵医嘱针对性选用。若出现严重外伤出血、内脏出血或出血不止,建议及时就医。
1、凝血酶类:通过促进凝血因子激活加速血液凝固,适用于局部伤口出血,如手术切口、外伤创面,可直接涂抹或喷雾使用,快速发挥止血作用,需避免血管内注射。
2、氨甲环酸类:抑制纤维蛋白溶解,减少血栓溶解导致的出血,常用于手术中止血、产后出血及凝血功能异常引发的出血,需严格控制剂量避免血栓风险。

3、维生素K类:参与凝血因子合成,适用于维生素K缺乏导致的出血,如肠道吸收障碍、长期使用抗生素引发的出血,可口服或注射给药。
4、肾上腺素类:通过收缩血管减少出血,适用于黏膜出血,如鼻出血、牙龈出血,局部涂抹或填塞使用,能快速收缩血管达到止血效果,高血压患者慎用。
5、中药止血剂:如三七制剂、云南白药等,通过化瘀止血、收敛止血发挥作用,适用于外伤出血、瘀血肿痛,可外用或口服,需根据中医辨证选用。
使用止血药需明确出血原因,避免盲目用药;按说明书或医嘱控制剂量与使用方式,外用药物需清洁创面后使用;储存时置于阴凉干燥处,远离儿童,确保用药安全。
参考资料:
[1]吴鑫茹,胡瑄,孟志云,等.具有止血活性的中药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5,40(03):1323-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