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挫裂伤的检查需围绕病情评估与病因明确展开,核心检查项目包括头颅CT、头颅MRI、腰椎穿刺、脑血管造影、血常规及生化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头颅CT:作为首选检查,能快速定位损伤部位、明确损伤范围。影像上常表现为脑实质内片状高密度影,可伴有脑水肿引起的低密度区。该检查操作迅速,适合急诊场景。
2、头颅MRI:对微小损伤及脑白质病变更敏感,适合亚急性期或慢性期患者。可清晰显示脑挫裂伤后的脑内血肿、轴索损伤等细节,尤其能发现CT难以识别的脑干损伤,补充CT检查的不足。
3、腰椎穿刺:主要用于测量颅内压、评估是否存在颅内感染及蛛网膜下腔出血。若脑脊液呈血性,提示脑实质损伤累及蛛网膜下腔;颅内压明显升高时需谨慎操作,避免引发脑疝风险。
4、脑血管造影:针对怀疑合并脑血管损伤的患者,如脑内血肿伴血管畸形、动脉瘤等情况。可清晰显示脑血管形态,明确是否存在血管破裂、狭窄或畸形,为后续手术干预提供精准的血管定位信息。
5、血常规及生化检查:通过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判断是否存在颅内或全身失血;监测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指标,评估患者整体代谢状态及器官功能,为治疗过程中补液、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临床检查需结合患者受伤史、症状紧急程度合理选择,优先完成急诊关键检查。检查后需及时整合结果,全面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同时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测,为后续治疗与康复奠定基础。
参考资料:
[1]杨健炳.控制性减压术在额叶脑挫裂伤患者骨瓣开颅清除血肿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5,19(06):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