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中医综合科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功效与作用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
1、补气升阳
黄芪善于补脾肺之气,为补中益气的要药,可用于治疗脾气虚证,如食少便溏、气短乏力等;也能治疗中气下陷证,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通过补气升阳,使下陷的脏器得以恢复。
2、固表止汗
黄芪能补肺气,益卫气,使皮毛腠理固密,从而起到固表止汗的作用。适用于表虚自汗,常与白术、防风等配伍,如玉屏风散,可有效改善自汗恶风、面色㿠白等症状。
3、利水消肿
黄芪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通过补气健脾,使脾的运化功能正常,从而促进水液代谢,可用于治疗脾虚水湿失运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常与防己、白术等药配伍。
4、生津养血
黄芪能补气以生血,对于气血两虚证,如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等,可与当归等补血药配伍使用,以达到补气养血的效果。同时,黄芪也能生津止渴,用于治疗气虚津亏的消渴病。
5、行滞通痹
黄芪具有行滞通痹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气虚血滞、脉络痹阻所致的肌肤麻木、关节痹痛、半身不遂等症状,常与桂枝、芍药、当归等配伍,如黄芪桂枝五物汤,以起到补气活血、通痹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项
适宜人群
气虚乏力者、免疫力低下者
禁忌人群
实证、热证患者、高血压患者
不宜同食
萝卜、绿豆

萝卜具有下气作用,会削弱黄芪的补气功效,两者同食会降低黄芪的药效,影响其对人体的滋补作用。绿豆性凉,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与黄芪同食可能会中和黄芪的温性,影响黄芪补气等功效的发挥。
食用方法
煎服
取适量黄芪,洗净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左右,然后用大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煎煮20-30分钟,取汁饮用。可根据个人情况,每日1-2次。
煲汤
将黄芪与鸡肉、排骨等食材一起煲汤,如黄芪炖鸡。把鸡肉或排骨洗净切块,与黄芪15-30克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和调料,炖煮1-2小时至食材熟烂,食肉喝汤。
更多 >>
猜你喜欢
更多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