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生虫大米不建议继续用于烹饪。具体分析如下:
大米生虫后,虫子的粪便、蜕皮以及尸体残留在米粒中,会携带大量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即便经过淘洗也难以彻底清除,食用后可能引发肠胃不适,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尤其对免疫力较弱的老人、儿童和孕妇来说,风险更高。而且,虫子在啃食大米的过程中,会破坏米粒的结构,导致营养成分大量流失,原本富含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被消耗,大米的口感也会变得粗糙、乏味,失去原有的食用价值。另外,部分虫子可能携带虫卵,即便烹饪时经过高温加热,也无法完全保证虫卵被彻底杀灭,存在健康隐患。
若发现大米生虫,应及时将其丢弃,不要尝试通过暴晒、筛选等方式处理后继续食用,以免得不偿失。平时储存大米时,要选择干燥、通风的环境,可在米缸中放入几瓣大蒜或干辣椒,利用其气味驱赶虫子,同时控制每次购买大米的量,尽量在1-2个月内食用完毕,从源头减少大米生虫的可能性。